明陵的情况,略显复杂。仔细阅读本文,你就会明白了。
与前面的朝代相比,明朝的皇陵,保存情况还是相当OK的。
一般人提起明朝皇陵,只会想到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。
但许多人都不知道:十三陵远远不是明朝皇陵的全部!明朝皇陵总共分6处,形成了5个收费景区!
这是怎么回事呢?
南明皇帝的陵寝,本文不讨论。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后,南方形成了南明政权,但昙花一现,且皇帝大都处于流亡状态,也都没有像样的皇陵。
皇陵比皇帝还多三个!
“正宗”的明朝,前后共有16个皇帝。
而明朝的皇陵数,则是19个,其中北京14个,江苏3个,湖北1个,安徽1个。
很显然,这些皇陵一个皇帝住一个,还空出三间……哦不,空出三个!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
下面就来掰扯一下明朝的皇帝和皇陵:
0、明朝建立后,依惯例,对祖辈进行了追封,由此形成了明皇陵和明祖陵;
1、明太祖朱元璋,葬于南京孝陵;
2、朱元璋的太子朱标,被后世尊为孝康皇帝,葬于南京东陵;
3、惠宗朱允炆,被叔叔朱棣夺了位,下落不明,自然不会有皇陵;
4、永乐大帝葬于长陵,十三陵之一;
5、明仁宗葬于献陵,十三陵之一;
6、明宣宗葬于景陵,十三陵之一;
7、明英宗葬于裕陵,十三陵之一;
8、明代宗朱祁钰,在“夺门之变”后,被废为郕王,其为自己修建的昌平皇陵被英宗捣毁。他死后,本以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。后来侄子明宪宗恢复其皇帝之位,并按帝陵的规格重修其墓。这就是西山景泰陵的由来。
9、明宪宗葬于茂陵,十三陵之一;
10、明孝宗葬于泰陵,十三陵之一;
11、明武宗葬于康陵,十三陵之一;
12、明世宗的父亲朱祐杬被追封为皇帝,葬于湖北的显陵;
13、明世宗葬于永陵,十三陵之一;
14、明穆宗葬于昭陵,十三陵之一;
15、明神宗葬于定陵,十三陵之一;
16、明光宗葬于庆陵,十三陵之一;
17、明熹宗葬于德陵,十三陵之一;
18、明思宗葬于思陵。朱由检自缢后,由农民军草草安葬到田贵妃的墓中,称思陵。清朝建立后,由顺治帝下令,思陵按皇陵规制改建。思陵由此成为十三陵的最后一个。
明皇陵
明皇陵是朱元璋为其父母、兄嫂修建的陵,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南七公里处。
这个陵从元末开始修建,至洪武12年竣工,共建了13年。这个皇陵初号英陵,后改名为皇陵。
明皇陵虽没有葬入真皇帝,但其规模与明十三陵是一致的。它初建时占地2万余亩,主要由皇城、砖城、土城三道城垣,殿宇、房舍千余间,陵丘、石刻若干。
明朝灭亡后,明皇陵受风雨侵蚀及人为破坏,建筑都已成为遗址。现仅存陵丘和石刻群。
明皇陵现为AAAA级景区,全年通票价50元。
明祖陵
明祖陵是朱元璋为其高祖、曾祖、祖父修的衣冠冢,并且也是其祖父的实际葬地,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洪泽湖西岸。
之所以没有把祖父迁葬、反而另修衣冠冢的原因,是怕挑断龙脉,坏了风水。
该陵于洪武19年开始建设,陆续建起了享殿、棂星门、围墙等。该陵除了建筑外,还有万株柏树、碑亭、19对石像、望柱等,可谓规模宏大。
明祖陵建成后,时常受洪水侵袭;到了康熙年间,明祖陵和泗州城终于被洪水吞没。
改革开放后,为了保护明祖陵,人们筑起了3公里长的堤坝,将陵墓与湖水隔开,使得明祖陵重见天日。
现在,明祖陵的坟丘已经被荡平,地面的建筑也大多被毁坏,但石像大都完好。
明祖陵现为AAAA级景区,门票价格50元。
明孝陵
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陵寝,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,东面为中山陵、南面为梅花山。
明孝陵与明祖陵、明皇陵常合称为“明初三陵”。
明孝陵从洪武14年开工,明永乐三年建成,历时25年。为了修陵,先后调集了10万军民。
舍得下本钱,明孝陵自然非常宏大。它占地面积达到余万平方米,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之一。它的规制,深刻影响了明、清两朝的皇陵。
清朝建立后,出于稳定统治的目的,清廷一直在维护明孝陵。康熙、乾隆两帝在谒陵时,甚至行三跪九叩之礼。
太平天国时,战火烧毁了孝陵的几乎所有地面建筑,康熙御碑也被砸碎。但太平天国政权也保护了明孝陵。事实上,明朝以后的每个政权都在保护明孝陵,这是明孝陵得以保存完整的重要原因。
同治年间,曾国藩奉诏修复明孝陵,但因预算有限,只是做了一些小修补。
因为种种原因,明孝陵在民国、文革时期也没有遭到太严重的破坏。
明孝陵周边,还有常遇春墓、李文忠墓、吴大帝孙权墓等。
明孝陵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、世界文化遗产、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,门票70元。
明东陵
明东陵为朱元璋长子朱标的陵寝,布局跟孝陵相仿,但规模要小一些。
朱标死后,附葬于孝陵东侧,本不是皇陵。建文帝把他追封为皇帝,其陵也改建为皇陵。
朱棣夺位后,剥夺了朱标的皇帝称号,又将东陵恢复为“懿文太子陵”的称号,从此无人奉祭和管理,逐渐荒芜。直到清朝乾隆年间,官方才恢复了建文帝和朱标应有的历史地位。
明东陵保存状况不佳,地上部分几乎尽毁,只有一些建筑遗址。
现在,东陵变成了“明东陵遗址公园”,位于明孝陵景区内部。
明十三陵
最著名的明代皇陵,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山麓。整个陵区占地40平方公里。
在年间,这里先后修建了13座皇帝陵、7座妃子陵,1座太监墓,共葬有13位皇帝,23位皇后、2位太子、30余位妃嫔、2位太监。
除明太祖、明代宗葬在别处、朱允炆下落不明外,其余的明朝皇帝,都葬在这里。
目前,对游客开放的有长陵、定陵、昭陵、康陵、神路。
其中比较特别的有:
明长陵为朱棣陵寝,也是十三陵中的第一个;
明定陵是万历皇帝陵寝。该陵是十三陵里唯一被考古发掘了的皇陵,其地宫可以进入参观;
明思陵,本为明思宗宠妃田贵妃的墓。明亡后,李自成命人将思宗及皇后合葬到这里。后来,清政府又对其进行扩建、增建。该陵曾两度被土匪盗发。
目前,明十三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全国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、世界遗产、5A级旅游景区,门票元。
明显陵
明显陵是嘉靖皇帝的父母的陵寝,位于湖北省钟祥市纯德山。
虽然显陵里没有真皇帝,但朱祐杬的真皇帝儿子可是真孝顺!它从嘉靖一即位就开始营建,一直修到嘉靖四十五年,历明47年方才建成。
这个显陵占地公顷,为明朝皇陵中第一大。
朱祐杬没等到儿子当上皇帝就死了,当时以亲王的礼仪下葬。他受封为兴王,封地为安陆州,也就是今天的钟祥市。他葬在这里是理所当然的事。
嘉靖登基后,追尊父亲为皇帝,随后便开始按帝陵的规制,改建了父亲的坟。
嘉靖的生母死后,他还一度想将父亲的梓宫迁到北京,但几经考量,最终还是决定将母亲灵柩送回显陵安葬。
后来,显陵曾在明末、民国、抗战这几个时期遭到了一些破坏。
如今,明显陵为AAAA级景区,门票65元。
景泰陵
北京西山景泰陵,应该是最悲摧的明代皇陵了。
明宪宗恢复了景泰帝号,并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。然而这次增饰的内容非常有限,这个陵也空有其名,实际上仍是王陵。
明世宗拜谒景泰陵后,认为它不符合帝陵的规格,下令将建筑的绿瓦(王陵规格)改为黄瓦(帝陵规格),并增建了一些建筑。
此后景泰陵便没有再进行改建,所以从规格上讲,只能说它是介于王陵和皇陵之间。
清朝时,这座皇陵就很残破了。乾隆年间,陵前新立过一个御碑。
文革期间,它被军事科学院征用。
近些年来,它开始受到正规的保护和恢复。
目前,景泰陵仍在军事科学院的干休所院内。不收费,但可以靠近参观的只有乾隆的御碑亭。
以上就是明代皇陵的现状。
整体来说,明陵的保护情况还是不错的,尤其是清朝,并没有像以前朝代更替时那样大规模破坏前代陵墓,反而派人修缮、看守。
明陵的命运,也反映了近五百年来中国的文明进步。即使满清入关后也没少杀人,但这已经是最文明的一次异族入侵了!
码字不易,赏个赞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