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安

首页 » 常识 » 诊断 » 游大运丨李德楠千里运河兴起ldquo
TUhjnbcbe - 2021/4/21 22:06:00
复方卡力孜然         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a_zzzl/150713/4655075.html

年元旦,“学习强国”江苏学习平台、中国江苏网·新江苏客户端联合省内8个运河城市推出“新年走大运”健步活动。届时,来自徐州、宿迁、淮安、扬州、镇江、常州、无锡、苏州等8个城市的市民都将参与到活动中,赏运河风貌,行新年好运。即日起,9位运河研究智库专家将带您线上游大运河,了解大运河的前世今生。今天,我们将对话淮阴师范学院教授李德楠,听他讲述大运河淮安段的“千年运河故事”。

“运河三千里,最忆清江浦。”运河,与人民的悲欢紧密相接。作为“运河之都”,淮安因运河而兴,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一直是重要的漕运枢纽,尤其在明清时期,淮安复杂的水文系统奠定了其*治、经济和文化地位。大运河淮安段是大运河全线历史最早、延续最久、变迁最复杂的河段,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航运功能。“随着城市进程的发展,运输的材料由粮食变为建筑材料,但其沟通南北的物资运输功能一直没有变。”李德楠说。

除保留至今的航运功能外,淮安还拥有独具魅力的水工文化。李德楠介绍,古代治河工程史上理念最先进、工程最复杂、科技含量最高、成就最大的“清口水利枢纽”、被誉为“水上长城”的“洪泽湖大堤”、记录现代淮安导淮通运的“水上立交”,古今水利工程交相辉映,彰显了淮安独特的水工文化。

“运河兴,城市兴。”作为古代“高速路”的运河为周边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。“没有运河,淮安的漕运、园林、会馆、美食和中医等都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发展起来,淮安文化依靠一路融会贯通和交流互动孕育而生。”据李德楠介绍,明清以来,淮安是全国的漕运指挥中心和河道治理中心,具备极高的城市地位,士子、商人纷纷来此谋求发展,一个个会馆应运而生,成为集联络乡谊、沟通信息、寄存钱物等功能为一体的独特场所,为淮安人的就业、消费、物流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
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文化最丰富、最灿烂的长廊、博物馆和百科全书,淮安运河沿线也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。为保护传承运河文化,近年来,淮安启动“里运河文化长廊”规划建设,现实版“清明上河图”再现了古运河漕运文化辉煌盛景。“通过文旅融合将保护和开发相结合,有助于打造富有活力的运河生态经济带,让历史悠久的运河焕发生机、造福民众。”

李德楠认为,要做好对运河文化的保护,还要着重讲好“运河故事”:“南船北马舍舟登陆”“水漫泗州城”和“九牛二虎一只鸡”等等,这些鲜活的故事还原了运河淮安段的历史发展进程,也丰富了其文化内涵。但要让运河文化历久弥新,仅靠专家学者努力是不够的,而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,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推广、传承。

“运河是一个大课堂,需要实地考察走访才能深入了解其中的故事。”自硕士阶段接触运河之后,李德楠和运河已经打了18年的交道,在他看来,主题性运河行活动提供了大家理解运河的窗口和渠道。“我曾经想过,按照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《北游录》一书中的描述,根据他的时间和轨迹沿着运河走走,或是按照乾隆下江南的路线,带着历史知识和个人思考,可以更深刻地感受运河文化的悠长。”

(本文转自“学习强国”江苏学习平台,消息来源为新江苏·中国江苏网,作者周永金)

——END——

编辑

闵昕怡

责编

张天羿

统筹

冯平平

审核

朱亮亮

扫码

1
查看完整版本: 游大运丨李德楠千里运河兴起ldqu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