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
菜
天妃宫旁清水流,
清水清莲育菖蒲。
神仙不知谁家女,
楚城无人不识蒲。
青葱淡白尺如许,
巧手可作第一厨。
平民人家常待客,
谁道淮城不风流?
(图文:王振强)淮安蒲菜淮安蒲菜,江苏省淮安市特产,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。
蒲菜尤以古城淮安(今淮安区)西南隅天妃宫所产为肥美,菜体洁白如玉,食之肥嫩清香,素有“天下第一笋”的美誉。淮安蒲菜食用部分为幼嫩叶鞘包裹而成的假茎。假茎乳白色,圆润饱满,长度不低于35厘米,基部直径不小于1.5厘米。生食鲜嫩多汁,清香微甜,无涩味;熟食爽嫩柔软,无渣。
年5月,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“淮安蒲菜”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。
蒲菜入宴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,《周礼》上即有“蒲菹”的记载,《西游记》称之为蒲根菜。
淮安水乡泽国,盛产芦蒲,不但早就有了吃蒲菜的传统,而且一直保留。汉代文学家淮安人枚乘的《七发》中,曾经谈到吃蒲菜。他借作品中人物吴客之口,叙述精美的食物说:“刍牛之腴,菜以笋蒲。”
天启《淮安府志》卷二《物产》中,蒲菜列于第四类“蔬菜”的第十一种,用的是古名蒲蒻,可见明代淮安人已意识到蒲菜是地方特产。
在淮安,蒲菜又被称为“抗金菜”。南宋建炎五年(公元年),金国十万精兵攻打淮安,梁红玉领兵镇守淮安,却被金兵长期围困。在内无粮草、外无*援的情况下,偶然发现马食蒲茎,因而取蒲菜代食,解决了粮食尽绝困境,*民同心协力,终于打败了金兵,故淮安民间又称蒲菜为“抗金菜”。自此,食用蒲菜便在淮扬一带广泛流行开来。
明清以来淮人的诗文小说,经常赞美淮安的蒲菜。唐宋人的诗中也曾提到它,但没有把它当作蔬菜,所以未称它为蒲菜,仅称为蒲根。
(图文来源:百度百科)
淮上会
诗歌作者:王振强
往期相关文章导读
淮扬菜——淮城蒲菜
话说淮安美食之蒲菜
特稿
一箸脆思蒲菜嫩枚乘《七发》养生之饮食之道
莲花街“不倒尸韭菜”
话说淮安美食之韭菜
西长街的白旱菜
淮安的笆菜
话说淮安美食之萝卜
油菜花开粲然
春来了,油菜花开
味道
心传
乡菜味醇
原汁原味家常菜
淮扬菜饮食文化用语与淮方言
习俗
淮安人不学好春天到吃野草
淮上会
淮安文化·教育故事·生活感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