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12月28日以来,寒潮天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,大部地区出现了入冬以来最寒冷天气,此次寒潮天气过程是否能超过年1月份的“霸王级”寒潮呢?
12月31日,中央气象台副台长魏丽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,年1月20日是农历节气大寒,属于我国气候上最冷的时段,受来自西伯利亚的“霸王级”寒潮影响,之后数日我国南方多地迎来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,降温幅度达10-14度°C,全国个气象台站跌破了历史最低气温极值。“此次寒潮天气过程降温强度大、大风时间长,但总体从强度和极端性而言都不如年1月份那么强。”
魏丽补充说,这次寒潮也是受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影响的,对交通、农业等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,但总体上没有年影响大。
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、新闻发言人王志华介绍说,12月28日以来,寒潮天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,气温普遍下降8~12℃,内蒙古中部、陕西北部、山西、河北西北部、山东中部、安徽、江苏、上海、浙江、江西等地部分地区气温下降14~18℃,上述大部地区伴有6~9级阵风,浙江沿海阵风有10~12级。中央气象台12月28日发布今年首个寒潮橙色预警。
12月31日早晨,气温0℃线南压至南岭一带。
寒潮期间,北京最低气温-12.7℃,上海-5.9℃,武汉-7.6℃,长沙-3.5℃,广州1.8℃;北京佛爷顶(-26.4℃)、山西太原(-20.6℃)、湖南衡山(-15.9℃)、江苏淮安(-11℃)、上海浦东(-6.2℃)等2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达到或跌破当地12月历史气温极低值。
雨雪天气实况显示,12月28日至30日,山东、河南东部、安徽、江苏、湖北东部和北部、湖南东北部等地出现降雪(雨)或雨夹雪5~12毫米,山东半岛、湖北东部和北部、湖南东北部累计降水量15~30毫米;31日早晨,山东中东部、安徽、江苏等地积雪深度2~8厘米,山东烟台等地达20厘米。
为应对本次寒潮天气过程,气象部门滚动加强会商研判,对大风降温、雨雪影响的区域、时段、强度做出精准预报。针对重点影响区域启动加密气象观测。12月27日提前24小时发布寒潮*色预警,并于28日更新发布首个寒潮橙色预警。
12月27日上午9时,中国气象局启动寒潮Ⅲ级应急响应,指导各级气象部门强化分析研判,提前向当地*委*府及相关部门通报寒潮天气预报意见,做好寒潮天气的预报预警服务。各地气象部门及时启动和调整应急响应,强化值班值守,加强上下互动和左右联动,形成预警服务的合力。
从12月25日开始,气象部门开始滚动提醒相关部门密切